close
4步驟 管理情緒,天天快樂

情緒如波濤浪花,天天潮來潮往,隨時衝擊身體,好比一緊繃就頭痛、快要考試就拉肚子、正準備上台演講就突然喉嚨痛,這些都是心理情緒傳達某種訊號給身體的一種暗示。

的確,醫學界早已證實情緒跟疾病有關,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印象深刻,之前在台大醫院工作時,每次只要有同事請病假,就會被鑽研情緒與疾病領域的李明濱教授找去問:「你工作上有什麼困難?」「感情出現問題嗎?」

「沒有,只是單純感冒。」

「沒這種事,你要先學著連結自己生病與情緒的關係,日後看診才能掌握病人實況,」李明濱教授直截了當。

他要學生去跟癌症病人長談,看發病兩年前有沒有心理壓力或家庭困擾,結果令人驚訝,「居然很多病人坦承,的確有,」鄧惠文說。

這些訓練讓鄧惠文更重視從情緒切入,在診間、諮商工作坊、演講時不斷強調,健康跟快樂有關。如何才能天天快樂,鄧惠文提出4招管理情緒:

1.覺察情緒,提醒自己換個角度思考:有些人個性急躁卻不自覺,習慣大聲說話、對小狗出氣或將情緒轉移給部屬,這些慣性讓情緒溫度計天天飆高,快樂自然不會找上門。有些人情緒體質很不錯,只要沒什麼麻煩事就可開心一整天;有些人情緒體質偏憂鬱,如果一整天沒有快樂事,就鎖眉不展。建議花點時間覺察情緒起伏,找出自己的情緒體質,提醒自己換個角度思考。

2.解讀情緒的根源,對症下藥:覺察情緒之後,接著解讀情緒的來源,今天在公司落淚,主因是工作不如預期,還是昨晚家裡的事還沒解決,才會對客戶不耐煩,引起客戶對老闆抱怨。像個偵探般一路追下去,才知道哭泣的根源是昨晚跟老公生悶氣,找到情緒的根才能對症下藥,避免傷及無辜。

3.情緒歸因:破解情緒路徑之後,接著要歸因,究竟跟老公吵架、經常在婚姻中受挫,有多少比例跟原生家庭有關,多少比例跟過去感情陰影有關,或者有部份原因跟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有關,老是採負面思考跟言語對待別人。作情緒歸因,才能更了解自己。

4.了解自己,順性而為:了解自己很重要,去檢視目前所做的事是否符合自我天性,如果自認慵懶、與世無爭,就不要逼自己去做太有規律或充滿競爭性的事情,否則容易因情緒過度耗損而超支健康。

5分鐘 靜心,傾聽內在的聲音

為了能更了解自已,建議每天靜心5分鐘,傾聽內在的聲音,讓真實的想法穿透心塵,浮現出來。

「情緒出現時通常會有兩個聲音跑出來,分別來自大腦與內心,」多次去印度奧修社區學靜心、身兼歌手與心理諮商師的賴佩霞不斷強調,不要老是聽腦子跑出的雜音,那是自我(ego)在作祟,才會經常冒出:「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」、「他怎麼可以這樣傷害我」這類慣用語。有自我是好的,但要注意別讓情緒隨著自我上下起伏。

偏偏,自我(ego)喜歡贏,想辯過對方,結果內心反而難平靜。賴佩霞建議不妨常常問自己,究竟要成為「對」的人,還是「心曠神怡」的人,並且進一步區辨內心到底要什麼,而不是大腦要什麼。

如何辨別?可透過有品質的靜心。「在靜心中回到自己的最內在,跟大我、更高層次的我(higher self)連結,才能湧出喜悅,」賴佩霞說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想
我就是不了解自己
"了解自己,順性而為:了解自己很重要,去檢視目前所做的事是否符合自我天性,如果自認慵懶、與世無爭,就不要逼自己去做太有規律或充滿競爭性的事情,否則容易因情緒過度耗損而超支健康。"
也許我跟本不適合做太有規律的事
已經把自己逼到盡頭了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緣 的頭像

    中間位置

    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